保定市水利局,廊坊市水利局,定州市水利局,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省水務中心,省大清河河務中心,省水文勘測研究中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做好2025年度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持續鞏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成效,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白洋淀生態補水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水利廳
2025年3月31日
2025年白洋淀生態補水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鞏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成效,根據水利部、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實行日、周、月、季、年“五步工作法”,全面落實科學補水水位-水源-流量-水量-路徑-時段-目標“七要素”,打造精準分析水源、精準預報水情、精準調度水閘、精準補泄水量、精準調控水位“五個精準調度模式”,持續做好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白洋淀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中游,涉及我省保定、廊坊、滄州、雄安新區等地的38個縣(市、區),流域面積3.12萬平方公里,主要有潴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溝引河等8條入淀河流和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淀區東西39.5公里,南北28.5公里,水位達到9.0米時,水面面積366平方公里。白洋淀由大小不等的143個淀泊、3700條溝壕、80平方公里的蘆葦組成,形成了淀中有淀、溝壕相連、園田水域相間的特殊地貌。
二、主要目標
依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白洋淀生態治理與保護相關要求,按照統一規劃,科學調配,統籌調度引江、引黃、上游水庫水,用好雨洪水、再生水,實行統一調度管理、多部門協調聯動的生態補水工作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水利工程作用,科學調控白洋淀補水進度,合理調控白洋淀水位,切實保障入淀河流生態水量,滿足淀區防洪、水質改善和生態用水需求。
(一)水量控制目標
白洋淀水位調控是恢復淀區水面面積、保護白洋淀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的主要手段,統籌自然降水入流、生態補水與淀區水面蒸發、水生植物蒸散發、滲漏、下泄等水平衡關系,綜合考慮白洋淀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功能定位,按照《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確定的中長期規劃目標,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的原則,結合水源條件、水質狀況及生態要求,2025年白洋淀生態補水入淀水量目標為不低于3.5億立方米。
(二)水位控制目標
1.非汛期(1~5月、10~12月)水位控制:水位保持在6.5~7.0米,最高水位控制在7.3米。
2.汛期(6~9月)水位控制:按照汛期補水蓄水服從防汛調度的原則,白洋淀水位按照防洪要求控制在汛限水位6.5~6.8米。
三、需求分析
1.補水水量需求。通過對白洋淀十方院水文站長系列數據分析,白洋淀淀區蒸發滲漏損耗量月度變化較大,12月份最小約0.07億立方米,5月份最大約0.45億立方米,4月~8月份占全年的65%,年平均蒸發滲漏量約為3.0~3.5億立方米,結合水位控制目標要求,確定白洋淀年入淀水量不低于3.5億立方米。
2.多通道補水需求。單通道補水易造成淀區水流路徑單一、局部區域流速過低、水體流動性差,導致污染物滯留富集,不利于白洋淀水質改善。白洋淀上游府河、孝義河、瀑河、漕河、白溝引河等8條通道呈扇形分布覆蓋全淀區,通過多通道差異化流量調控,可形成“南調北引、東西貫通”的水動力格局,構建淀區網狀水流,改善淀區水流循環,提升水體自凈能力,保障白洋淀水質應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
3.多水源補水需求。白洋淀生態補水統籌多水源配置,是應對區域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保障補水系統韌性的必然要求。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總量匱乏且年內分配不均,單一水源易受季節徑流波動影響;此外,通過引黃水、南水北調水、本地水庫水等多水源協同,依托引黃入冀補淀、白溝引河等8條通道分路輸水,避免單一水源、輸水線路出現工情問題影響全局,并形成“豐枯調蓄”的彈性調度模式,確保年3.5億立方米水量穩定入淀。
4.各水源入淀水量需求分析。根據《2025年河北省河湖生態補水實施方案》,白洋淀生態補水量通過多水源協同調配,科學核定入淀水量。上游水庫通過王快、西大洋等工程累計補水3.5億立方米,引江相機補水2億立方米,引黃生態補水3.5億立方米。同時,結合白洋淀上游56座污水處理廠分布及年排放量,考慮年河道基流水量,綜合輸水損耗及調配需求,確定各河道、各水源入淀水量。
四、補水水源及補水線路
白洋淀補水水源主要包括引黃水、引江水、上游水庫水、和非常規水。圍繞實現白洋淀補水目標,統籌外調水、當地水、非常規水等水源,優先利用引黃水、引江水,相機調度上游水庫水,按照周密計劃,留有余量、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的常態化補水機制,進行生態補水。
(一)引黃水。利用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從河南濮陽渠村取水口,經河南濮陽市和我省邯鄲、邢臺、衡水、滄州等市,輸水至雄安新區大樹劉泵站揚水入白洋淀,全長482公里。主要補水時間為冬四月并適當外延。
(二)引江水。主要利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瀑河和北易水兩處退水閘,分別經瀑河和南拒馬河-白溝引河補水入淀;唐河、潴龍河分別經唐河退水閘、沙河北退水閘等補水入淀。補水時間視丹江口水庫蓄水情況相機開展。
(三)水庫水。本地水庫水具備補水條件的有王快、西大洋、安格莊等水庫:
1.王快水庫2025年初蓄水量6.89億立方米,可通過沙河總干渠-月明河-孝義河、沙河-潴龍河入淀;
2.西大洋水庫年初蓄水量5.75億立方米,可利用唐河總干渠經府河入淀;
3.安格莊水庫年初蓄水量1.54億立方米、旺隆水庫0.05億立方米、馬頭水庫0.04億立方米,可通過中易水、北易水、南拒馬河-白溝引河入淀。
4.龍門水庫年初蓄水量0.33億立方米,可通過漕河入淀。補水時間結合農業灌溉,主要補水時段為3月~6月和10月~12月。
(四)非常規水。雨洪水可用生態補水時段為6月~9月,以7月~8月為主。再生水主要為上游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的中水,水量來源較為穩定,年內各時段均可補水。
(五)基流。非洪水期白溝引河上游基流經白溝引河入淀。
五、水量調度
通過統籌引黃水、引江水、水庫水、非常規水等多水源,科學調度、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經測算引黃水年計劃補水量約0.7億立方米,引江水約0.5億立方米,水庫水約0.93億立方米,再生水約0.76億立方米,基流約0.61億立方米,2025年實現白洋淀入淀水量不低于3.5億立方米,并結合上游水源情況視需要多引多調,相機利用雨洪資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個水源的補水時間和水量根據水情、工情及白洋淀補水需求動態調整。
(一)白溝引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86億立方米,主要改善燒車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二)瀑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4億立方米,主要改善藻苲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三)府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5億立方米,主要改善藻苲淀、南劉莊片區水動力條件。
(四)漕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16億立方米,主要改善藻苲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五)唐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4億立方米,主要改善馬棚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六)孝義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38億立方米,主要改善馬棚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七)潴龍河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1億立方米,主要改善馬棚淀片區水動力條件。
(八)引黃工程線路。計劃入淀水量0.7億立方米,根據黃河水源、白洋淀和引黃沿線需水情況相機補水,主要改善引黃入淀口-主淀區水動力條件。
六、職責分工與權限
為保障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順利實施,進一步強化工作統一調度和監督管理,維護調水補水引水工作秩序,健全生態補水長效機制,對相關部門進行責任分工。
(一)省水利廳。負責白洋淀生態補水全線監督管理工作,組織調度會商,下達調度指令,落實補水計劃和引調水任務。常態化調度計劃(指令)由廳調水管理處直接下達;較為重要或發生緊急重大水情時,由廳調水管理處將調度計劃(指令)報請廳領導審批后,再行組織執行。
(二)省水務中心。執行省水利廳下達的水量調度指令做好引黃工程和相關水庫調度工作。執行水利廳下達的引黃水資源配置調度計劃,負責引黃水量配售和調度、水量計量、水費收繳等方面的具體工作。負責引江生態補水數據的匯總上報。
(三)省水文中心。負責每日白洋淀流域雨水情,白洋淀上游關鍵水位站點及入淀、出淀水位、水量等水文預測及水文信息報送,保證數據監測及時準確。負責對入淀水量、水位預測、實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總結預測規律,及時調整預測參數。
(四)大清河河務中心。負責執行調度指令,對生態補水方案、補泄水計劃提出意見建議。負責白洋淀棗林莊樞紐、環淀引閘等關鍵水工建筑物調度運行并及時反饋調度情況。
(五)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負責提出白洋淀年度、月度用水計劃,對白洋淀水位控制、出入淀水量調度提出意見,提出新蓋房、棗林莊樞紐調度意見,負責大樹劉泵站調度管理及出入淀水文數據報送,負責白洋淀周邊除棗林莊樞紐以外其他閘涵的出淀水文數據測報,負責轄區內出入淀河流輸水安全管理。
(六)保定市水利局。負責轄區內各大中型水庫的供水調度、數據上報工作,并做好轄區內水工程運行管理和補水沿線安全管理等工作。白洋淀上游水庫調度要提前一周向廳調水處報備并及時反饋調度情況。
(七)廊坊市水利局。負責轄區內沿線補水河道安全管理工作,負責提出白洋淀下游河道趙王新河補水需求。
七、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定市水利局、廊坊市水利局、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要充分認識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確保調水補水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做好白洋淀補水、泄水期間運行、巡查、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抓好河道清理。要充分發揮各級河長作用,督促做好河道清理整治工作。補水河道沿線市縣政府牽頭負責,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清理,實施主河槽清理整治,推進灘地清理任務,避免河道垃圾、生活污水進入河道,確保補水河流水質。
(三)加強水利工程調度。根據水庫來水變化情況和水利部引江、引黃水量批復方案,優化調度運行,合理調控白洋淀補水進度,建立水量、流量動態調度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省水文勘測研究中心做好補水水量、流量等要素監測工作。